3月11日,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:近九成受访者会有“补偿性消费”,其中约饭、买衣买鞋买包、观影K歌、运动健身和外出旅游成为优选。“疫情之后,我就要……”成为很多人现在心头最痒痒的事。
随着各地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正常,我们熟悉的生活正在回归,带着浓浓喜悦情绪的“补偿性消费”正在露头。山东潍坊一家烤肉店刚刚复工,就有顾客打电话直接“来一本儿”,点了店里的整本菜单,让店里忙活了3个小时才搞定。
“点一本”的夸张预示着“补偿性消费”的力量巨大,憋了几十天的消费欲望,需要尽情释放。甚至网友还嫌“补偿性消费”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,直接用了“报复性”:报复性美发、报复性化妆、报复性吃火锅、报复性撸串、报复性看电影……潜力巨大的“补偿性消费”,释放出积极的市场信号,这背后更是无数中国人积极向上、乐观拥抱生活的心态。
面对即将爆发的“补偿性消费”,各行各业应积极提前做好功课,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基础上,抓住机会,既要做好应对当下消费回补的准备,又要着手做好消费升级的工作。
“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”,这一轮“补偿性消费”是一个难得的市场机会,企业、商家要抓住当下的窗口期,及时研发新品、准备货源、做足宣发工作,触达核心用户、增强低频次用户的粘性,积极拓展增量服务。应对疫后消费的快速反弹,商家要做好充分准备,“开饭店的不怕大肚皮”,此时就需未雨绸缪,做到货料、人员、服务的及时到位。
云逛街、云导购、在线教育、在线医疗、远程办公、无接触零售、直播卖货、社群营销、私域流量……一个个新消费概念、零售模式在这场疫情中成长起来,被更多人所接受,商家要及时巩固、强化这些新消费模式,推动自身的数字化转型。这些消费转型并不仅是“应急措施”,相反,打通数字全链路成为很多商家的迫切需求。在特殊条件下的被动转型中,不少企业找到了自家生意的“新打开方式”,消费者也在“宅经济”之下养成了新的消费习惯,这是促进消费转型的良机。
需要警惕的是,“补偿性消费”的突增,也可能让一些无良商家趁机浑水摸鱼,此时必须提前打好“预防针”。市场监督机关也需提前布局,督促商家把好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关,比如要防止疫情期间积累下来的过期、变质食品,借疫后的消费大热而流向市场。
3月4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就曾强调,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,把被抑制、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,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、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,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。因此,地方政府的鼓励帮扶政策措施需要及时出台,助力企业从容应对。
2019年,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7.8%,是名副其实的第一拉动力。把握住这次“补偿性消费”爆发的机会,对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平稳意义重大。
(编辑:华图喻老师)